雪花算法 SnowFlake 从来源到 PHP 示例代码
Twitter-SnowFlake
算法的产生是源于Twitter为了满足自己业务(每秒上万条消息的请求,每条消息都必须分配一条唯一的id,并且在分布式系统中不同机器产生的id必须不同)的需求。
snowflake的结构如下(每部分用-分开):
0 - 0000000000 0000000000 0000000000 0000000000 0 - 00000 - 00000 - 000000000000
第一位为未使用,接下来的41位为毫秒级时间(41位的长度可以使用69年),然后是5位datacenterId和5位workerId(10位的长度最多支持部署1024个节点) ,最后12位是毫秒内的计数(12位的计数顺序号支持每个节点每毫秒产生4096个ID序号)
一共加起来刚好64位,为一个Long型。(转换成字符串后长度最多19)
snowflake生成的ID整体上按照时间自增排序,并且整个分布式系统内不会产生ID碰撞(由datacenter和workerId作区分),并且效率较高。经测试snowflake每秒能够产生26万个ID。
snowflake ID 生成策略图解
0 | 41bit | 51bit | 64bit -- | -- | -- | -- 未使用 | timestamp(毫秒) | datacenterId+workerId | 毫秒内的计数
代码示例
CodeBlock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