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着急,坐和放宽
最近我的技术社群被两种声音刷屏: "用Copilot三分钟写完CRUD!" "还在手动写代码?你已经被时代淘汰了!"
作为一个同时维护着AI代码生成工具和手写核心系统的开发者,我想说:这根本不是二选一的问题。经过9个月记录212次AI编程实验,我发现真正的生产力来自于理解每种方式的边界。今天就用这篇长文,分享我的完整思考框架。
(配图:程序员面对屏幕的剪影,左侧是键盘,右侧是AI对话框)
某次代码评审时,同事骄傲地展示一段AI生成的优雅代码,却说不清其中安全校验的逻辑。这让我意识到:
当我们争论工具优劣时,可能已经忘记了写代码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创造可靠的产品"
纯手写代码 <---- | ----> 纯AI生成 |
---|---|
深度控制但低效 | 高效但不可控 |
关键认知:在这条光谱上移动的能力,才是现代程序员的核心竞争力。
原型开发加速器
上周用Claude生成React管理后台原型时发现:
跨语言翻译官
把Python数据分析脚本转成Go时,AI能:
永不疲倦的Debug伙伴
典型案例:AI发现了一个隐藏的竞态条件,而我的断点调试错过了它,因为:
当我在实现分布式锁时,发现:
(配图:脑科学示意图展示创作时的心流状态对比)
无法描述的需求
尝试用文字说明"根据用户行为动态调整线程池"的规则时,发现:
长期维护的代码
公司核心的交易引擎:
伪代码提示法
# 给AI的提示
# 我想实现:遍历订单列表,过滤出金额>100且未支付的,按创建时间排序
# 用Java Stream API实现
渐进式生成
不要一次性要求完整类,而是:
上周修复一个AI生成的并发Bug时,我突然想到:
当我们在讨论AI取代程序员时,
其实是在问:人类还要不要掌握解决问题的终极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