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经济寒冬
序
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
这篇文章开头献给为人类奋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以及各位逝去的战疫英雄
正文
首先,早在疫情初期开始严重并且说可能远超非典,并且封城武汉的时候,我就猜测到全国乃至全球的经济可能会遭遇一个大难。虽然我考虑的是经济滑坡,经济增速负增长。但是从今的国际形势来看我明显低估了这次疫情对世界的影响程度。
那么我从两个方面来剖析疫情对经济真正的影响(ps:本文观点仅代表个人言论。不涉及对任何方面的摇旗呐喊,同样也不危言耸听)
国内形势
在国内来看,纵观这二十年,新冠病毒这次疫情可以拿来对比的案例那就是03年的sara病毒,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非典。
虽然说拿接近二十年前的疫情时的中国来对比现在中国的经济形势并不是完全对等的。所以。
姑妄听之,如是我闻
03年的疫情也是从1月开始爆发,经过5个月的奋战,在6月份基本结束。但是从经济角度来看,03年疫情对国家经济的影响肉眼可见,根据有关官方的数据表示,我国的GDP增速在03年的疫情旗舰明显变慢,GDP整体下降约2%。当时疫情影响最严重的省份肯定属于北京和广东。两省GDP下降3%和1%。但是在疫情结束后马上回调到正常水平。
第三产业
看似不算严重,但实际上呢,当时中国处于一个经济腾飞期。本身的社会经济结构也与现在各不相同。这次的新冠肺炎明显的对经济的影响会更加深远。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也是有关部门放出的数据显示,03年疫情期间,虽然三大产业的经济增速都是呈下降趋势。但是第三产业是下滑最严重的。那么这个为什么说现在影响更严重呢,首先看下表
20200408-01.jpg
居民消费
既然说到第三产业,那刚好可以说说疫情期间,居民消费的问题。
首先防控疫情,大家这次经历了的都知道,隔离才是最有保证的防控手段,那么在隔离的情况下,居民消费必定会受到严重影响。为什么这么说,其实也很大家估计也很明白。经济发展靠的是什么,不就是交易,而交易频次正是左右消费的变量。疫情期间,由于对病毒的害怕还是各种原因,闭门不出进而限制了消费活动。饭店不开张、无法旅游、酒店入住率下降。首先看下两张图
20200408-02.png
20200408-03.png
20200408-04.png
交通行业
在03年疫情时期,国内的公路、铁路、民航、水运基本全部停摆,因为那个时候的客运量在03年疫情期间大幅减少。按当时的趋势来推算,这次新冠肺炎对国内的交通业影响应该是跟当时差不多,大同小异。该行业下的企业也会是亏损严重。
这里以03年的东航为例,根据东航在交易所公布的年报所示。sars的爆发导致东航03年Q2客运量下滑,公司的营业收入增速从Q1的+15.1
下降到Q2的-37.2
,Q2亏损12.42亿元。虽然今年数据没出,但是纵观来看今年的民航是跑不掉的了。这最终就会影响到在民航工作或者希望进入民航工作的朋友,今年的机会肯定会减少。不过政府为了扶持民航,国常会已经提出免征民航发展基金。参考非典期间,国家税务总局03年规定对民航的旅客运输免征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当年这个规定持续了半年。合理猜测这次免征民航发展基金时长也是半年。就按半年算,2019年上半年,国航、南航、东航分别缴纳民航发展基金11.9亿、15.4亿和12.1亿,占比各自利润总额的26.5%、64.1%、44.5%。所以这次免征会有效帮助民航渡过难关。
肉价
按照03年数据来讲。猪肉价格没怎么涨幅,一方面是人员流动被限制,货物运输受阻,偏远地区的猪肉无法进入市场。导致市场上猪肉供给下降,在需求端,餐饮行业都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了,所以也不会增加采购猪肉。供给和需求同时下降,价格波动就不是很明显了。不过疫情一过,居民被压抑的消费信心瞬间爆发。03年10月猪肉价格直接快速增幅。
再看今年,各地人员流动被控制,部分地区设卡拦截,阻断交通。早期流通秩序混乱,生猪跨区调运受阻,主销售区域和主产区域猪肉差价过大,如广东和黑龙江等地的猪肉价格差价超过10元/公斤。同时大型市场被迫关闭,肉类价格受到影响。同时,供给和需求也是遭受打击。但是猪肉行业在19年刚刚受到打击,预计恢复最快也要2021年。所以我们温和预计本次疫情后期。肉价会有不同程度的走高。
就业形势
回顾03年非典时期。Q2的就业市场景气度出现了明显下滑,当季度的城镇失业率比2002年末上升0.2个百分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第三产业用工需求增速较上一季度大幅下滑近40%。所以从前文可以得出,今年第三产业的用工需求下滑会更加糟糕。说白了就是饭店、KTV、酒店、商场、酒吧等等不招人了甚至还要遣散,用工需求的下降同样抑制了居民工资的上涨速度。03年Q2时期,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累计同比上一季度下降了1.8个百分点。白话来说就是居民收入涨的慢了。没办法赶上疫情了。那么就业和收入什么时候能恢复正常呢。根据03年的复盘来看,就业率、用工需求和居民收入增速均在04年3月份开始回暖,也就是疫情结束后的九个月。但我国经济环境相比当年有了很大的差异。所以这个数据的论证并不全面,不可尽信。
说完国内形势,接下来说说国际形势
国际形势
首先我在这里想告诉大家的事情是无论今天夏天的疫情是否能得到控制,我觉得以美国为首的世界诸国都会爆发剧烈的金融危机
不过咱们先讨论下美国目前的现状
战时美国
2020年3月18日,美国总统川建国同志签署行政命令,激活《国防生产法》。美国正式进入战争状态,川建国同志成为美国近年来的“战时总统”。首先你看到这一条的时候难道是感慨美国的快速反应以及川建国的敢作敢为吗。实际上熟悉国际形势的大家应该明白。美国战况,与日升级。截止4月8日,据美国发言人说美国已经进行了约130万次新冠病毒检测,但仅仅只收到66万份的结果回报。就算如此,确诊数字依然飙升到24万以上,死亡人数也已超过6000人。有统计说明,纽约州每17分钟就有一人死于新冠病毒。
可是我们每天依然只是看到纽约州长和川建国的隔空嘴炮,还有各州为买防疫物资,争相飙高价。譬如,在听说联邦政府决定从其战略储备库中调拨400台医用呼吸机给纽约州时,纽约州长冲着电视镜头说:“我要400台呼吸机有什么用?我要的是3万台呼吸机。因为你只给了我400台呼吸机,那你就来给我挑选剩下的2.6万人去送死吧!”
20200409-01.jpg
复工计划
影响人类对某事物认识的主体因素是错综复杂的,而且这些因素是隐藏在人们意识的深层次下埋藏的。当然其中最具决定性的因素名字叫做--个人利益
。个人利益在深层意识中过分活跃,就会导致人们把希望看到的东西当成既成事实,而川建国当然最希望看到的就是新冠病毒没啥大不了的,等气温转暖就会过去了。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划重点,美国总统大选
又一次来了。那大家会说,那不是更应该处理好疫情的问题吗。可是就像我们前面说的,川建国当时希望只是亚洲引发的流感小病毒,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个小蝴蝶的翅膀,扇动了大洋彼岸的美国疫情大流行呢。短短几周,经济停摆,股市崩塌,失业率逐日飙升。
美国四年一度的总统竞选,虽然看上去杂乱无章、情势多变,但真正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当时的经济状况。在不少人看来,特朗普毫无道德修养,谎话连篇。但很多美国白人仍然支持特朗普,因为自他上任以来,美国经济一路看好:GDP增长率稳健、失业率创50年新低、股票市场十年牛市锐气仍盛。可惜没想到一次疫情直接崩盘。
《纽约时报》记者在3月的5篇文章,全部针对特朗普关于新冠病毒的发言:特朗普信口开河,往往与事实相左,而且经常出尔反尔,前后矛盾。其实,特朗普看上去乱七八糟的讲话,都是服务于一个目的:还是尽快复工吧;伤了经济,可比一个小小病毒危害大。
美国经济
川建国慌了,这是无疑的。为什么这么说呢,美股多次熔断,这简直就是断他财路。
然后就逼着美联储印钞票发债,现在大规模的发债,刚刚把股票市场拉回去了,预计要发多少呢,要发近四万亿美元的国债。四万亿对现在的美国是什么概念。美国现在的总负债净资产是十一万亿美元,这是往年的一个负债结果,但是仅仅这次疫情就要再发四万亿,而且这四万亿发出来难道就仅仅是万事大吉了吗,并不是,仅仅够撑到今年夏天7月份这个程度。三个月以后呢,完全没有把握是否疫情结束。也没有把握就算疫情结束是否能全面复工。好就算能复工,美国企业会不会出现成片的倒闭潮(tips:这个完全可以参考一下目前中国的中小型企业)。因为现在美国政府的贷款不是给你送钱而是给你送无利息的贷款,还是要还的。所以川建国同志肯定慌啊,他甚至希望四月底就能复工。
20200409-02.png
所以呢,现在美国政府要救什么,不是金融寡头。首先救谁,那就是鼎鼎大名并且在美国拥有核心产业链的波音公司,大概500,600亿美元,然后各大航空公司又是几百亿美元。然后就是第三产业中具有大量就业岗位的这些行业。
然而美国的一些议员这个时候竟然跳出来动中国的脑筋,想要告中国政府,让中国政府把手上的1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债给没收了来相抵美国的财政窟窿。
20200409-03.png
为什么呢,因为中国政府在贸易战的时候,大开金融之门,不开国债市场,没法占领和取代美元国债的市场。中国要先开期货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期权市场、保险市场、股票市场的原因是中国的财政部,国有银行为了求稳,最多开个缝给你,外面的投资资本想进都进不来。
好吧,咱们就事论事。无论今天夏天的疫情是否能得到控制,我觉得以美国为首的世界诸国都会爆发剧烈的金融危机,大批工人会失业,社会会动荡。动荡程度个人认为会超过1992年的洛杉矶黑人暴动。为什么,不是什么法治问题。也不是警察暴力,是因为那时候洛杉矶南部的黑人失业率高达50%。现在美国财政部部长和经济顾问预言,美国现在失业人口暴增,今夏的失业率会在20%-30%。
中国不是救世主,中国无法救世界。所以这次的国际金融体系的风暴已经迫上眉头了。